(学科门类:农学;一级学科:林学(0907);二级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707))
一、学科简介、学科优势和特色
本专业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定点观测和遥感分析等手段,研究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机理及其防治技术,重点放在亚热带丘陵山区的土地贫瘠化、紫色土与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石灰岩的石漠化,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干旱化相耦合所产生的荒漠化的可能性与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方针政策,从而为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本专业侧重于农业较发达的亚热带湿润区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问题,由争论是否有土地荒漠化现象阶段,直接进入实际研究和探索对策阶段,应当会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同时,本专业是以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思路与手段,显著区别于以农学的耕作学、林学的造林学为基础的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区域分析,注重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运用,注重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和气候学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本专业现有指导教师5人,均在中国科学院受过系统深入的专业训练,学历层次很高,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能够满足该领域单项或综合研究及培养高素质硕士研究生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经过系统学习与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将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热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具有坚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对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较透彻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动态;
2、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高效检索和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撰写规范的英文题目和摘要;
3、熟练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常用GIS软件进行具体分析;
4、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地从事本专业的研究工作,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三年。
在达到学校规定的提前毕业条件下,允许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两年。
在学制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学业,可适当推迟,但最多推迟一年。
四、本专业研究方向及其简介
1、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及土地退化研究
湖南省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保障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气候变暖的研究开展了大量专题性研究与实践。本方向主要进行湖南省丘陵山区坡地土壤和养分流失机理研究,以现有的研究为基础,借鉴国际相关地区的经验,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开展野外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从机理上探讨湖南省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的特点,建立湖南省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预报和评价模型,为我省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工具。
2、湖南省土地荒漠化的机理研究
该方向主要研究湖南省丘陵山区不同基质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出现大范围裸露地表的所谓荒漠化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过程、指征、评价标准等方面内容。同时也探讨在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影响下,季风气候的年际间变异过大或全球变化可能导致的气候干旱化对该区发生荒漠化的风险及其对策,由此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退化土地的恢复与开发研究
本方向重点在于:在弄清土地退化的原因和机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植物生态学(特别是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工程学、土木工程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定点观测、室内分析等途径,对退化土地进行小流域区划、工程规划和经济核算,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实际运作,探索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开发管理模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必须根据培养计划通过考试或考查,完成26学分的学习。
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专业必修课3门9个学分,方向限选课5门,每个员工要选其中2门4个学分,任选课共开设7门,每个员工要选够3门3个学分。
除此之外,每位员工必须完成公共必修课3门6个学分,研究学术报告和实践环节各2个学分共4学分。
这样一来,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实际研究工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巩固和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和经验。
表1 本专业课程计划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内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授课方式 |
考核方式 |
公共必修课 |
1000000000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讲授 |
考试 |
100000000014 |
自然辨证法 |
18 |
1 |
1 |
讲授 |
考试 |
|
100000000007 |
硕士学位英语课程 |
108 |
3 |
1 |
面授 讲课 |
考试 |
|
专业必修课 |
113109070706 |
坡地水文学 |
54 |
3 |
1 |
面授+实验 |
考试 |
113109070707 |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 |
54 |
3 |
1 |
面授+实习 |
考试 |
|
113109070708 |
GIS软件应用 |
54 |
3 |
1 |
面授+实验 |
考试 |
|
方向限修课 |
113209070710 |
高等土壤物理学 |
36 |
2 |
1 |
面授+实验 |
考试 |
113209070711 |
水土保持规划原理 |
36 |
2 |
1 |
面授+实验 |
考试 |
|
113209070712 |
生态学基础 |
36 |
2 |
1 |
面授+实验 |
考试 |
|
113209070713 |
应用地图学 |
36 |
2 |
2 |
面授+实验 |
考试 |
|
113209070714 |
第四纪地质学 |
36 |
2 |
2 |
面授+实验 |
考试 |
|
113209070715 |
水土保持工程学 |
36 |
2 |
2 |
面授+实验 |
考试 |
|
任 选 课 |
113309070723 |
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113309070724 |
荒漠化研究进展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
113309070725 |
土壤学研究进展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
113309070726 |
流域地貌学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
113309070727 |
恢复生态学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
113309070728 |
土壤化学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
113309070729 |
数理统计学概论 |
18 |
1 |
3 |
面授+讨论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实践环节 |
2 |
3 |
考查 |
|||
学术报告 |
≥6次 |
2 |
考查 |
六、培养环节
1、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每位员工必须参加至少3次和旁听10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公开宣讲学术报告3次,其中一次必须是全国性学术会议。共2学分,根据论文、会议记录和笔记评分。
2、实践环节
共2学分,包括野外考察与调查,作为助教辅导本科生实验、评阅作业,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以书面报告、现场效果与员工反响等方面综合评分,累计工作时数30小时以上。
3、中期考核
在第4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工作。
考核内容包括: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表现;
2)课程学习、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的撰写;
3)健康状况。
考核方式:
以导师组为单位,由学科带头人、学科点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逐个考核。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必要时可聘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考核小组。
考核结果:
经审核,合格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不合格按照学籍管理办法处理。
七、培养方式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分为教学科研型、工程应用型两类。
教学科研型研究生在校参加的实践环节以科研和教学为主,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并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工程应用型研究生入学前应具有1年以上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工作实践,在读期间必须参加生产实践(如指导参与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量不少于3个月,学位论文应面向具体水土保持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培养研究生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以后1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应确定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参加实践活动、室内试验与论文撰写等做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经导师组讨论、修订,硕士点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当研究生毕业论文准备妥当并通过通讯评审后,由导师依据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答辩委员会成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答辩过程,其中答辩委员会主任由外单位学术水平高、道高望重的人士担任,答辩结果以简单多数通过为原则。
八、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员工在读期间要求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公开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篇;主持的其它学术成果含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获奖成果、学术专著,可免除论文发表要求。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的关键环节,是员工掌握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观测、调查、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
1)硕士研究生在准备论文开始前要进行大量相关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于第4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导师组内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同意,经学科点负责人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实施计划,开展工作。
2)论文必须由研究生在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不良学术思想和行为,努力做到踏实诚信;
3)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应表明作者有新的见解或有能力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4)论文一般在2.5万字左右,论文摘要不超过1500字。要求论文立论正确,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表清晰,字迹工整,排版规范美观。提倡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公开发表论文。
5)第6学期进行论文的同行通讯评审,合格者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十、经典文献
1、书籍
奥德姆著:生态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福尔曼等著: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李博主编:普通生态学,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
张蔚榛,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张增哲,流域水文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国家技术监督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2004
王礼先:水土保持学(第二版),林业出版社,2005
杨京平:生态工程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赫特纳[德]: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6.
哈特向[美]: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商务印书馆,1989.
詹姆斯、马丁[美]: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6.
伊萨钦科А. Г.(苏)著。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译。自然地理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陈传康等编:综合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Straler A N & Straler A H:自然地理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
Monkhouse F J.:自然地理学原理,高教出版社,1996.
张超、杨秉庚编著:计量地理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么枕生、丁裕国编著:气候统计,气象出版社,1990.
吴发启:水土保持规划,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
水利电力部农村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于天仁:土壤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 1984
潘守文等编著:现代气候学原理,1994, 气象出版社.
王绍武著:气候系统引论,1994, 气象出版社.
Morgan, R. P. C.; Rickson, R. J. :Slope Stabilization and Erosion Control, a Bioengineering Approach。Taylor & Francis Routledge. 1995.
Parsons, A. J.; Abrahams, A. D.: Overland Flow : Hydraulics and Erosion Mechanics. Taylor & Francis Routledge. 2005.
Gray, J. M., Geodiversity : Valuing and Conserving Abiotic Nature. John Wiley & Sons, Ltd. (UK). 2004
2、文章
竺可桢,1975. 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168-189
李吉均等,1979.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中国科学,第6期, 608-616
朱显谟,1983。论原始土壤的成土过程。中国科学B辑。(10):919-525
附:校内电子资源
1)中文书籍:进公司图书馆首页后再进“中文电子资源”中的“超星海量电子图书(远程网络版)”,搜索相关主题并阅读。
2)中文文章:同上,但要选择“中国知网”,链接进去后再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阅读。
3)英文书籍:进公司图书馆首页后,点击“外文电子资源”右侧的More按钮,进入链接网页后选择“OCLC netlibrary电子图书”,链接进去后进行搜索、阅读。
4)英文文章:同上,但可选择“Springer电子期刊”、“EBSCO数据库”(链接进去后选Academic Source Premier)、“Nature、EMBO电子期刊”、“美国生态学会全文期刊”等。
5)中文学位论文:可在“中国知网”中找到。
6)外文学位论文:可在进公司图书馆首页后,点击“外文电子资源”右侧的More按钮,进入链接网页后选“PQDT国外学位论文全文库”,然后进行检索、调阅。
7)英文百科全书:当外文名词或专业术语、人名等不熟悉,不知道含义时,可通过“外文电子资源”中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