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至24日,湖南省“新时代的城乡转型与国土空间规划创新”研究生暑期学校共组织完成了8次课程的学习。本阶段邀请了贺灿飞教授、李国平教授、何书金研究员、朱翔教授、黄贤金教授、岳文泽教授、龙花楼研究员、王克林研究员8位知名专家授课,由永利yl6776网址彭鹏副教授、贺艳华教授具体组织并参与讨论。各位专家的授课都非常精彩,学员们认真听讲、积极讨论,收获颇丰。
课程一:产业政策与国土空间规划
授课老师:贺灿飞教授
课程组织:彭鹏副教授
2022年7月21日上午,贺灿飞教授的授课题目为“产业政策与国土空间规划”,主要围绕产业政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内在逻辑、产业政策的地区差异及有效性、产业政策与产业地理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下配套产业政策设计等内容进行讲解。
贺灿飞教授从不同学者对产业政策的观点之辩引入,梳理了产业政策的概念、分类及改革历程,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产业政策的内在逻辑。接着,他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东北部及西部地区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思路及成效,解释了产业政策的地区差异性与有效性。之后,他从宏观尺度介绍了我国产业政策总体特点和工业地理的宏观布局,从微观尺度剖析了产业政策工具对企业进入退出、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最后,他阐述了产业政策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并针对城市化地区、乡村地区、生态保护区明确了产业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与目标,提出了产业政策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框架。互动环节,贺灿飞教授就 如何调整我国未来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如何协调产业规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理解产业政策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等问题为学员们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
贺灿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第13届政协委员,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IGU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执委。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发展。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出版经济地理系列著作10余部。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奖、第九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第六届教育部高等院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研究成果获得中国地理学会2021年度“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连续于2015-2020年入选Elsevier发布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社会科学),2021-2022(应用经济学)。
课程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规划
授课老师:李国平教授
课程组织:彭鹏副教授
2022年7月21日下午,李国平教授的授课题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规划”,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如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成效与问题以及如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等内容进行讲解。
李国平教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存在的诸多不协同问题,介绍了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解释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雄安新区的原因。他详细介绍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所采取的策略,如明确三省市的功能定位、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布局、致力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着力推进三大重点领域的率先协同、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创新共同体等方面。之后,他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并立足全球新形势和国家发展新要求,提出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建议。互动环节,李国平教授就学员们提出的城市创新驱动发展需具备的条件、天津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的异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活力的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
李国平,北京大学二级教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经理、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成员。研究领域为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和规划项目100余项,发表了《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网络化大都市——杭州市域空间发展新战略》《协调发展与区域治理:京津冀地区的实践》《首都圈一结构、分工与营建战略》等学术专著和30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
课程三:地理学高水平论文写作范式与注意事项
授课老师:何书金研究员
课程组织:彭鹏副教授
2022年7月22日上午,何书金研究员的授课题目为“地理高水平论文写作范式与注意事项”,主要围绕地理资源期刊的现状及影响力、地理资源刊群的定位与论文组织服务、学术规范与诚信问题、高水平论文写作范式与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讲解。
何书金研究员首先详细介绍了地理资源期刊的发展现状、学术影响力及其服务定位,并结合《地理学报》的发展历程与刊文方向,阐述了地理资源期刊群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促进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接着,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地理论文写作中出现的学术规范与诚信问题,针对学术诚信缺失、抄袭、一稿多投、二次发表等问题进行了举例说明。随后,他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地理高水平论文写作范式与注意事项,涉及科技论文写作范式、不同类型地理论文的写作方法、地理数据与图表的使用、投稿期刊的选择、评审意见的处理等方面。最后,何书金研究员和学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就如何提高地理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如何开展地理学论文中的机理分析、如何看待定量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作用等问题一一解答并指导,为学员们撰写高水平地理论文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
专家简介:
何书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地理学报》(中、英版)编辑部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兼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第五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审读工作”审读专家,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人文地理学科主任委员。先后担任《地理科学进展》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地理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等期刊编辑职务。主要从事农村发展与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编或参与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70多篇。荣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地理学会优秀编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银牛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等奖项。
课程四:“三高四新”战略与湖南高质量发展
授课老师:朱翔教授
主持人:彭鹏副教授
2022年7月22日下午,朱翔教授的授课题目为“‘三高四新’战略与湖南高质量发展”,主要围绕湖南省发展格局及其在全国的地位、湖南省“三高四新”与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与工作重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与湖南省强省会战略等内容进行讲解。
朱翔教授介绍了湖南省和长沙市的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湖南省“三高四新”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并对新时期湖南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解读。他详细介绍了湖南省把长沙市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推进洞庭湖区生态发展、推进湘南地区开放发展、扶持大湘西地区加快发展等发展战略,并重点就湖南省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与长沙市重点片区建设发表了见解。互动环节,朱翔教授就学员们提出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与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潜力、长株潭三市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湖南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
朱翔,永利yl6776官网教授、博导、湖南省参事室特邀研究员、省政府经济规划专家组成员、湖南省政府院士专家咨询组成员、湖南省委改革督办专员、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侨眷。现任国家中学地理教材主编。主持《湖南省“十五”期间和到2015年城市化进程研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控制规划研究》《长沙市桔子洲旅游开发规划》《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等课题100多项,参与湖南省与长沙市“十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出版著作20本,发表论文80多篇。获1978-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湖南省城乡规划突出贡献奖(十佳之一),2021年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课程五:双碳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创新
授课老师:黄贤金教授
课程组织:贺艳华教授
2022年7月23日上午,黄贤金教授以“双碳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创新”为题,主要讲授了双碳治理的提出、国土空间碳源/汇格局、自然资源配置与碳源/汇、基于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等内容。
首先,黄贤金教授讲述了历史进程中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梳理了2000-2020年有关碳治理方面的文献,阐述了双碳治理提出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接着,他结合团队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土空间碳源/汇格局分析方法与结论,揭示了碳源/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响应,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碳排放中的角色。随后,他深入分析了自然资源配置与碳源/汇的关系,并解释了自然资源配置的点-力协调模型。最后,他从建立碳汇影响评估制度、强化碳汇空间管制、构建低效排放的建设用地格局、制定碳排放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课后,学员们与黄贤金教授积极互动。黄贤金教授就碳排放的测算、国土空间要素的调整和优化、碳减排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做了耐心解答。
专家简介:
黄贤金,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励2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及优秀成果10次。
课程六:面向共同富裕的国土空间治理
课程组织:贺艳华教授
2022年7月23日下午,岳文泽教授以“面向共同富裕的国土空间治理”为题,主要讲授了共同富裕和国土空间治理的政策背景、概念内涵以及内在逻辑,共同富裕背景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挑战与策略等内容。
岳文泽教授首先基于新时代的新矛盾、新要求、新理念和新政策,阐释了共同富裕、国土空间治理的概念内涵与内在逻辑,并提出了面向共同富裕的国土空间治理框架。接着,他详细解析了当前国土空间治理助力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四个挑战,即自然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自然资源治理结构二元化、自然资源资产化进程错位、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随后,他从构建空间开发权三级配置体系、健全城乡融合的治理体系、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提高自然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以及推进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互动环节,岳文泽教授就学员们提出的如何发挥国土空间治理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如何体现弹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专家简介
岳文泽,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经理。先后入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爱思唯尔2020、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第二批国土资源部国土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担任国内外重要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和《应用生态学报》《现代城市研究》等编委。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科学、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与自然资源管理。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5项。
课程七: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
授课老师:龙花楼研究员
课程组织:贺艳华教授
2022年7月24日上午,龙花楼研究员以“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振兴”为题,主要讲授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引入与发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理论与方法,乡村重构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关系、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等内容。
龙花楼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土地利用转型概念引入国内并发展拓展的过程,并梳理了当前国内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现状。接着,他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等视角阐述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总结归纳了多学科综合、样带分析、横向比较等研究方法。之后,他从乡村振兴、乡村重构的概念着手,阐释了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重构的内在关系和理论框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土地整治-利用转型-战略实施”框架的土地利用转型路径,并结合他本人及团队参与的多个典型案例做了详细说明。此外,他还分享了对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创新与展望的思考。在互动交流环节,龙花楼研究员就乡村重构与乡村创新系统的关系、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测度指标的选择、乡村精英在推动“淘宝村”乡村重构中的作用等学员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专家简介:
龙花楼,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等研究。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乡村系统可持续性委员会(IGU-CSRS)执委,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技术报告评审专家;国际SSCI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副主编以及Land,Land Use Policy和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编委。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获中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出版著(译)作10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70余篇。连续入选2015-2021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19-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课程八:基于社会-生态视角的国土空间修复新理念与脆弱区域修复实践
授课老师:王克林研究员
课程组织:贺艳华教授
2022年7月24日下午,王克林研究员以“基于社会-生态视角的国土空间修复新理念与脆弱区域修复实践”为题,重点讲授了生态修复理念的发展历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定位,喀斯特区域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王克林研究员首先结合可持续性科学、景观可持续性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阐释了“社会-生态”系统内涵,并梳理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理念发展进程,强调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等前沿理念。接着,他从内容定位、战略定位、角色定位三个方面讲述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定位,并强调应依托格局、过程、服务和可持续级联框架来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随后,他结合其团队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所开展的工作,系统介绍了面向国家和地方服务需求开展生态修复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应用再到决策咨询的过程。互动环节,学员们与王克林研究员积极交流。王克林研究员就影响生态修复的社会人文机制、生态修复成效的检验方法、生态修复的尺度效应等学员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专家简介:
王克林,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与生态服务研究。主持完成的“洞庭湖流域环境变化与生态服务提升”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适应性修复”研究成果获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广西喀斯特区域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主持有国家重点基金、联合重点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